人文历史 > 壶天山人 >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146 2025-01-25 02:14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其实这句话揭示了儒释道三教最根本的大道理。因为他本有的这个良知也好,还是道家的元神也好,还是佛家的如来藏也好,他其实都是至善的。

收藏
手机看

微信扫码,手机继续看

分享

互动抽奖

X

哇太棒啦恭喜你中奖了

真遗憾奖品溜走了你没有中奖

中奖名单

评论

视频合集

  1.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2.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3. 为何讲学需先扮愚笨?
  4. 满腹经纶为何看似空空?
  5. 平地辽阔,何以见泰山?
  6. 日夜更替中,各时代精神如何变迁?
  7. 何为圣人真血脉?
  8. 如何借王阳明哲学实现内在本体?
  9. 未扣之时原是惊天动地。
  10. 毋以使下,即是致知。
  11. 对上级行为的厌恶,源自良知吗?
  12.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3.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4. 为何吃饭时心难静?
  15. 当语言遇上音乐,会发生什么?
  16. 诗与词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17. 中国诗歌音乐性有何讲究?
  18. 黄钟管发出的声音是十二律的基准音吗?
  19. 百姓心中的天则真理
  20. 舜如何在逆境中尽孝,达到和谐而不染恶境?
  21. 知行功夫的深浅境界
  22. 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
  23. 良知如何成为“天”?
  24. 简单功夫如何达到至高境界?
  25. 如何界定“大是非”的规矩与良知?
  26. 智启光明,即是成圣之途?
  27. 如何以心驭八荒,使其皆入我闼中?
  28. 如何通过一日克己复礼,实现天下归仁之境?
  29. 将迎之举,如何体现应缘的高妙之处?
  30. “夜以继日”背后,藏着怎样的思考与专注?
  3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 人怎样才算聪明睿智?
  33. “良知本无知”,那智慧的源泉何在?
  34. 诚神几,何为圣人之道?
  35. 君子之心,如何能与天地同流?
  36. 怎样通过“渣滓浑化”实现转识成智的修行境界?
  37. 人性本如何?是无善无恶还是心生善恶?
  38. 拂尘失踪,智者如何启示真谛?
  39. "穷理尽性以致命"是儒释道修学的根本吗?
  40. 如何在道中寻得真正幸福?
  41. 至诚之道与前知之智慧。
  42.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43. 同处于寂静状态。
  44. 天心人心如何合一于灵明之处?
  45. 如何以正道修身立学,避免陷入异端之门?
  46.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
  47. 如何在夜气静谧中,涵养良知本体?
  48. 阴阳昼夜中,怎样体会天地规律?
  49.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50. 如何在风云变幻中,以良知识得真机所在?
  51. 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
  52. 何为圣学真血脉?
  53. 厌外物求静,岂不会反生骄惰?
  54. 如何平和面对毁誉?
  55. 志士仁人何许人也?
  56. 如何面对逝者如斯?
  57. 为何读书重理解而非死记?
  58.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9. 君子行事,何以做到不拘一格,唯义是从?
  60. 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
  61. 与人为善,如何实践自利利他的善念推广?
  62. 形色乃天性,圣人如何践其形?
  63. 生之谓性:本性何解?
  64. 如何在游于艺中养心明悟大道?
  65. 儒道之“仁”,本质相同吗?
  66.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7. 为何世俗儒生的学问常被视为无根本?
  68. 愤怒之时如何保持廓然之心?性情之道何在探索?
  69. 儒家着相,何为真谛?
  70. 如何在讲论之际索道论道,开启智慧之门?
  71. 如何在实践中验证,实现明体达用?
  72. 如何深入文字之中,探求其内在的真义?
  73. 微察念虑——于细微处见真章!
  74. 圣人众人,学而知还是生而知?
  75. 生知安行是何种境界?
  76. 学知利行,如何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7. 乾元——万物根源与天道本心
  78. 遵从内心好恶,竟是通往圣学之路?
  79. 常快活便是功夫!
  80. 寻天理于心,岂不理障乎?
  81. 心印——内心印证的智慧与顿悟
  82. 致知为什么是开启本有智慧的关键?
  83.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
  84. 知觉本空,为何还需觉知觉醒?
  85. 无欲方能寻得静吗?
  86. 本体何以无界,功夫何以不离心?
  87. 如何在声色诱惑中,保持自我?
  88. 何为天道永恒下的个人使命?
  89. 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90. 如何做到胸中无物,以无事之心入世?
  91. 面对教学,应如何根据学生不同资质灵活调整方法?
  92. 面对世事,如何做到物来顺应,事去不留?
  93. 不诚,难道注定一无所有?
  94. 颜回真的能做到知不善则不复行吗?
  95. 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96. 童年教育真的可以决定一生正气吗?
  97. 为何尽其心者能知天命?
  98.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99. 夭寿不贰的修身哲学,是否意味着对命运的完全妥协?
  100. 孝悌只是行仁的起点,还是它本就是仁的本质?
  101. 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天理?
  102. 君子言大道无边,小道深奥,何解其意?
  103. 事事物物上皆天然有个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
  104.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05. 古代儒家推崇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106. 《中庸》之道能否平衡社会争议,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
  107. 君子真的可以做到在哪都自得其乐吗?
  108. 夫人心何以成天地之心?
  109. 修行路上的归寂与缘起
  110. 如何在不被肯定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修为之路?
  111. 直言方能显大道,孟子智慧何以穿越古今?
  112. 内修外治,尽显本性光辉之道
  113. 大本大用与崇德立本之道
  114. 修炼德行与追求学问的并行之道
  115. 道家柔术的智慧与策略
  116. “恒易以知险”—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117. 志者,气之帅也。
  118.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119. 孟子论不动心的真谛
  120. 如何达到圣人的境界?
  121. 什么是人心?什么是道心?
  122.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什么?
  123. 知识和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124. “狮子扑人,韩卢趁块”的典故应用
  125. 生心与无所住的智慧之道
  126. 圣人忘情于万物,顺应民心显至境
  127.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28.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129. 戒惧克治便是常提不放之功
  130.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谓之良知良能。
  131. 宋儒论人性本体心与血气之性客气
  132. 明善觉知本性,儒释道修行核心
  133. 良知是充满生机的。
  134. 圣人如何消除私欲达到纯阳之境?
  135. 照心和妄心之间的区别
  136. 以良知辨真伪,指引修行之路
  137. 良知如何驾驭喜怒哀乐?
  138. 无始无终的宇宙法则与人生哲理
  139.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140. 未发之心的纯净与已发之念的治理
  141. 真正的修养之道是什么?
  142. 已发'与'未发'的微妙平衡
  143. 修行人和一般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144. 道教九还之功的奥秘
  145. 道家的小还丹指的是什么?
  146. 道家三观的核心。
  147. 阴阳互阳的原理
  148. 什么是“精一”法则?
  149. 体悟先天大道,以无住生心达万物不息之境
  150. 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
  151.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
  152.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53.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154. 道德修炼的秘钥:立本温养,勿忘勿助的养气艺术!
  155. 圣人气象揭秘:胸怀壮志,良知巅峰!
  156. 舍小私成大业,无私之心引领智慧巅峰与辉煌成就
  157. 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158. 天下何思何虑?
  159. 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160. 平常的功夫只是立志。
  161.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162. 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
  163. 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为什么只有圣人之心能做到这一点呢?
  164. 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165. 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
  166. 什么叫良知?什么是天理?
  167.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168. 如何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意识的真识不虚?
  169. 王阳明“格物”的两重意思
  170. 从更深的角度讲知行合一的道理
  171.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72. 如何正确理解王阳明心学当中的“虚灵明觉”?
  173. 如何正确理解王阳明心学里的“气拘物蔽”?
  174. “涵养本原”——什么是本源?
  175. “大道至简”当中蕴含的道理
  176. 王阳明讲格物为什么后面又变成玩物丧志了呢?
  177. 如何明白自己的本心?
  178. “知行合一”最精妙的展现
  179. 这是我看过对“知行合一”最通透的解释!
  180. 尊德性而道问学!
  181. 王阳明心学诚意的功夫!
  182. 戒慎恐惧就如同中医治未病
  18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184. 明白昼夜变化就知道生死
  185. 圣人之道的两大成面
  186.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87. 什么是“断灭禅定”?
  188. 易学对天人合一最精妙的阐释
  189. 君子之道和修学之道的关键是什么?
  190. 阳明先生为什么一直反对口耳之学?
  191. 为学日益,益的是什么?为道日损,损的是什么?
  192. “一以贯之”的真正含义
  193. “坐如尸”“立如斋”的两个层面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没有相关视频

    精彩直播

      查看更多

      没有相关直播

      成为播客

      绑定手机才能发送视频弹幕哦

      立即绑定